

Chelsea Fu
Assistant Unit Manag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Master of Sociology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在來香港之前,我曾在杭州日報實習過一段時間,工作按部就班,薪資穩定。只是短短兩個月後我就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想趁年輕,跳出舒適區出去闖蕩一下認識更多不同的人,站到更高的地方看更遠的風景。 申請研究生的時候香港和英國我都拿到了offer,父母更偏愛香港,覺得離家近安全,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有華人的文化又有西方公平的社會制度,所以就很自然的來了香港。
我本身學的是傳媒。我一直都想做有影響力的工作,做一個能帶給別人正能量的人,成為別人心中的一束光。這是我希望實現的自我價值。而保險這個行業特別吸引我的一點是,它不像那種一眼就望到頭的工作,它充滿了變數和挑戰。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中最重要的就是能認識很多不同背景的人。
為什麼選擇財富管理行業?



財富規劃是每一個家庭和個人都需要的。
在我幫助客戶做好風險,儲蓄,投資,退休管理的同時,他們也把我當成人生路上一路陪伴前行的伙伴,和我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和人生經驗。
我入行之初因為沒有人脈背景,每一個客戶都是自己想各種辦法找回來,第一批客戶裡有許多都是陌生人。我有一個叔叔客戶是我在飛機上認識的一個老師,介紹了他的大學同學,再轉介出他來的。我只和他見了20分鐘,介紹我自己和入行的原因,他就決定選擇我。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感和濃厚的情誼,是我最珍惜的。現在我們已經成為很好的朋友,他分享了許多創業之初的經歷,鼓勵我要保持學習狀態,繼續努力,一直支持我。超越了客戶間的關係,變成亦師亦友的人生結伴同行者,我非常感動。正是在他們的鼓勵下,我也通過他們的口耳相傳,慢慢起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客戶也從20多歲的年輕人,慢慢擴展到了三四十歲的管理層和企業家。
當然有。說實話,剛入行的時候父母是非常反對的。尤其是我爸爸,他在內地做生意,對保險的認知非常有限。
我決定用時間、用我的成長蛻變讓他刮目相看。我每天和他分享我在公司學到的知識,介紹我的師兄師姐的背景,慢慢刷新了他對香港保險業的認知:原來入行門檻那麼高、所有人都是全職工作、一到六每天八點上班,同事都是海內外名校畢業,比如UCL, UC Berkley,上海交大,浙大,中央財經等等,還有很多同事有專業的資格認證,比如CPA,CFA,大家都願意無私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我和我家人說:「你們不需要給我太多時間,只要給我一年,我會證明給你們看,如果不行我就換工作。」
當然我第一年用4個月的時間就達到MDRT,第二年順利完成COT,客戶都是企業的中高管和企業家。漸漸地他們就不再反對,現在已經非常認同我的事業了。
入行時有遇上什麼阻力嗎?



為何選擇挑戰區這個團隊?
其實一開始,我和所有剛畢業初入社會的職場小白一樣,沒有資源、對未來感到迷茫,但我很清楚我需要什麼,我需要專業的培訓和龐大的資訊平台。一個人能夠決定自己的下限,而他的上司和同事卻決定了他的上限,只有身處在都是精英的環境中,才能讓自己的上限變得無窮大。
所以我看中了挑戰區,自2006年有MDRT記錄(業界公認最崇高的國際榮譽)以來就一直保持常勝記錄,連續13年獲得「最高MDRT百萬圓桌會員比例區域大獎」第一名,名副其實的冠軍團隊。我的直屬團隊Faith team更是由業界傳奇人物Terrence親自教授,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跑,肯定比同齡人在事業跑道上更快達到夢想。
Leader也是業界銷售奧斯卡大獎得主,累積一批豐富的醫療、法律等專業資源幫助客戶。我特別認同Faith team的三觀:堅持一切從客戶利益出發,把最好的服務,給最愛的客戶。我堅信只有有信念的人,才能走得長遠 。
對行業未來的展望如何?
其實很多發達國家人均都有五張保單以上了。反觀祖國內地,14億人口,平均每個人只有0.6份保單。其中的市場可想而知。根據2019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研究顯示,與2017年相比,2019年中國香港作為境外投資目的地的提及率提升至71%,上升了18個百分點。中國香港在自身俱備語言與文化溝通優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快了上市製度創新,成為過去兩年境外資金的主要聚集地。特別是在此次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大家的保障意識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我相信行業洗牌潮下將會淘汰一批兼職的產品銷售員;大浪淘沙,疫情後會造就一批全職、高學歷的專業財富管理師。
而港險對比內地各方面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加上國家大力支持大灣區建設,相信未來10-20年會是另一個保險大時代的高峰期。

你真實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工作讓你產生了哪些改變?
我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充實,週一到週六我們每天上午都會有不同主題的會議。
比如周一公司的高層會親自來區域和我們分享一手的最新資訊, 週三大老闆會請來最優秀的師兄師姐和我們分享心路歷程,週六會有醫學講座。我每一天都能學習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下午我會安排去和客戶見面,了解他們的財務規劃需求,量身定制規劃。
除了系統化的training外,早會偶爾還有電影分享!不定期還會組織各種活動,如爬山、Cheese&Wine Tasting、手工班給同事們更多元豐富的生活。 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我看問題的角度更加多元化了,心態也更積極了。 現在我能更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客戶也覺得我經常為他們帶來滿滿的能量! 同時接觸了許多客戶的核保和理賠後,我更深刻感受到我們工作的意義。



去年我有一個男性客戶,因為從事互聯網行業壓力太大,只有30出頭就身體太差無法被公司受保。雖然做不成客戶,但我很擔心他的身體狀況,在內地沒有找到最新的醫療方案,於是我就幫他預約了香港的醫生,陪他在香港接受了第二診療意見,他非常感激我。把工作上從零開始累積的人脈資源,如漣漪效應為別人的生命帶來幫助及影響,我非常享受這份滿足感。
此外,收入的大幅度提升也能讓我有能力在香港自給自足的同時還能夠回報父母,給他們更好的生活。